象棋圈最有江湖味的主播:北境王金松的人缘奇局
直播间的弹幕一顿狂刷,有人说金松又输了,嘴上还“吹得飞起”,场面一度像象棋版《吐槽大会》。棋局没下出什么奇迹,气氛倒是热成了锅——你要是没在象棋群混过,可能很难体会,1000人在线,能把气场炒成春晚。五番棋那天,老武侃棋和金大师隔空斗嘴,观众们乐得直拍桌子。棋输了没啥,输了还能自黑,能把输也玩成流量,这事搁谁身上都得服。
其实金松的象棋水平,真要和顶流比,还得往后排一大截。象甲数据一查,金松职业胜率排在中下游,和许银川、王天一不是一个量级。但你说象棋圈谁最吃得开?还真没人敢说比他强。许银川在直播间调侃金松“不怕输”,这话听着像损人,细品其实是江湖认可。你要没点人情世故,谁乐意和你打嘴炮?王天一平时惜字如金,直播间约战金松,弹幕都快炸开锅。你说这是棋力的胜利?还不如说是金松的“嘴皮子绝技”。
“录音门”事件那会,象棋圈一片风声鹤唳。神剑和飞鹰一夜之间成了全民话题,网友的显微镜都快怼到人家头皮屑里去了。结果金松发了个视频,既没批判也没站队,倒像个老哥们劝架。这种场合你要是太刚,早让喷子围攻了。金松偏偏能把水搅浑,让局面软着陆。象棋的江湖就是这么一回事,谁都想赢,但真到关键时刻,得有人出来打圆场。
说到“友谊的小船”,金松直播间那点江湖气可不是靠嘴吹出来的。大刀孙浩宇跟他互损,郝继超被喊“大郎”,刘京被念叨成“京九蛋”,赵玮直接成了“炸蛇”。搁别的主播,开这种梗早翻脸了。金松这儿,反而乐在其中,大家都成了流量密码。你细品,现在流行的自媒体运营,讲究的其实就是这种“人设带梗”,金松玩得比谁都明白。
象棋这行,真不是靠棋力就能封神。直播间氛围、粉丝黏性、同行关系,比你多赢一盘还值钱。金松直播间虽然只有一千人,气氛却比很多“十万大V”还热闹。弹幕里全是梗,粉丝比主播还熟套路。你要是个外行,可能觉得这帮人疯了。其实这是“江湖认同感”在发光。
话说回来,象棋圈也不是没有反对声音。有人嫌金松太娱乐,觉得象棋就该高冷点,别成了脱口秀。可你看NBA、CBA,哪个赛场没点热闹?詹姆斯场下搞笑,库里赛后抖包袱,没人质疑他们的专业。象棋圈过去太讲究结果,忽略了人情味。金松不就是把棋盘外的故事搬到了线上?这种反差,才是真正能留住观众的原因。
数据不会骗人。象甲联赛有统计,心理战和氛围影响胜负的比例高达三成。金松这种自黑、松弛的风格,反倒让自己轻装上阵。输了也笑得出来,粉丝更买账。你说这不是另类“战术”?现在流量为王,谁能把自己玩成品牌,谁就有市场。
说到底,金松的“人缘王”不是虚名。象棋这小圈子,混得下去全靠点“泥潭里打滚”的本事。你要是太高冷,最后只剩自己和棋谱唠嗑。金松直播间,观众能笑着刷“金大又吹牛”,这份亲切感,是别的主播羡慕不来的。你说象棋需要什么?需要的就是这种烟火气和江湖味。
别忘了,象棋自媒体“大肚子”、陕西“有才叔”,这些人都被他带火过。象棋主播大赛,金松千里迢迢赶去西安,没捞到奖金,倒是把朋友圈经营得风生水起。别人直播间拼人气,金松这儿拼的全是“人情债”。这玩意儿看不见摸不着,可关键时刻比什么都管用。
偶尔我会琢磨,象棋圈以后会不会越来越娱乐化?是不是只要会讲段子、会玩梗就能火?可转念一想,象棋本来不就是个生活的缩影。你赢我一盘,我请你吃一顿,输了还得自黑一通。谁说非得拼出个“谁最强”?金松这种“输得起、玩得开”的风格,说不定才是象棋未来的流量密码。
至于金松“人缘王”能红多久,谁说得准。象棋江湖变幻快,今天你是梗王,明天可能就成了“冷门”。但只要他还能让观众笑出声,同行愿意来捧场,粉丝愿意在弹幕里刷“金大别吹牛”,这人缘就没白混。象棋圈最有趣的,往往不是棋局本身,而是棋盘下那些看不见的故事。
你觉得,人缘这玩意儿,到底能值几个钱?或者说,下次你路过直播间,会不会也忍不住刷一句“金大,今天还吹吗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