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昂体育
从苏-24到苏-30都能挂!Kh-29凭啥成俄式战机百搭导
产品展示
产品展示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产品展示 >

从苏-24到苏-30都能挂!Kh-29凭啥成俄式战机百搭导

发动机的轰鸣声划破顿巴斯清晨的薄雾,一架苏-30SM战机贴着云层边缘高速掠过。

飞行员阿列克谢的右手食指在操纵杆上轻轻敲打,眼睛紧盯着战术显示屏上那个闪烁的光点——30公里外,乌军某处前线指挥所正毫无戒备地暴露在晨光中。

"老伙计,看你的了。"他低声念叨着,拇指按下了发射按钮。伴随着一声闷响,机翼下方那枚四米长的大家伙拖着橘红色的尾焰直奔目标而去。

这枚代号"匕首"的空地导弹已经四十多岁了。当年设计它的工程师们可能从来没想过,这把老古董到现在还得在前线冲锋陷阵。1980年列装部队的时候,苏联空军把它当成宝贝疙瘩,毕竟这是他们手头唯一能精准敲掉钢筋混凝土工事的家伙什儿。那时候北约给它起了个外号叫"凯瑟勒",听着文绉绉的,还是毛子自己叫的"匕首"够带劲。

要说为啥这玩意儿能活这么久,那得从它的两个看家本事说起。激光制导的那个型号简直就是个执着的憨憨,地面人员用激光指示器往目标上一照,它就闷着头往亮处冲。电视制导的那个更聪明些,带了个小摄像头,发射前让飞行员瞅准目标,之后就能自己认路。两伊战争那会儿,伊拉克人可没少用电视制导的型号收拾伊朗人的炼油厂,一发入魂的感觉让那些飞行员现在提起来还直竖大拇指。

这导弹最大的能耐就是啥飞机都能挂。从老掉牙的苏-24到最新锐的苏-34,就没有它配不上的机型。俄军地勤人员私底下都管它叫"万能插座",虽说是个陈年旧货,但插哪儿都好使。不过那些飞轻型攻击机的可不这么想,每次看着机翼下面晃晃悠悠的半吨重铁疙瘩,心里都在打鼓——这玩意儿要是没扔出去,着陆的时候准得把跑道啃出个坑来。

战场上的表现也是时灵时不灵。天气好的时候,激光制导那个准头能控制在三五米内,指哪打哪不含糊。可要是赶上刮风下雨起雾霾,那就跟喝高了似的到处乱窜。电视制导的白天干活还凑合,一到晚上就成了睁眼瞎。乌克兰士兵们早就摸清了它的脾气,只要看见天阴就开始嘚瑟:"今天毛子的高科技拆迁队又该迷路了。"

俄军的飞行员们倒是没那么多牢骚。虽然知道这导弹的射程在现代化防空系统面前跟裸奔差不多,但用他们的话说:"总比扔铁炸弹强吧?"遇到难啃的目标就干脆多挂几枚,反正库存够足。有次在赫尔松前线,两架苏-30一口气甩出去八枚,硬是把乌军一个加固机枪巢炸成了马蜂窝,虽然其中有五枚都不知道飞哪儿去了。

军工厂的老师傅们看着这些老家伙也是直摇头。不是没想过给它升级,可加装卫星制导模块比造新导弹还费劲。新研发的替代品不是卡在测试阶段就是缺零部件,生产线上一停就是大半年。这下可好,四十年过去,当年那些和Kh-29一起入伍的小伙子都当爷爷了,这铁疙瘩还得在战场上跟孙辈的防空系统较劲。

前线的故事总是充满黑色幽默。有个俄军地勤兵在执行任务时突发奇想,在导弹弹体上画了句标语:"快递直达,拒收退件"。结果这枚导弹真就出了故障没炸,被乌军缴获后成了网红打卡点。后来乌克兰电视台做节目时还调侃说,这是俄军部队里最有幽默感的士兵。

仓库管理员瓦西里每天清点库存时都在犯嘀咕。这些导弹有些比他岁数都大,可上级的命令很明确:能用的全都往前线送。他经常跟新兵蛋子们吹牛,说自己年轻那会儿维护的导弹现在都成博物馆展品了,唯独这些老家伙还在发挥余热。有次试射时他偷偷在导弹里塞了张字条:"希望你是最后一枚"。可惜事与愿违,半年过去了,仓库里的库存才消耗了不到三分之一。

本文专心致志地去传播积极向上的能量,不会涉及到任何违法违规的内容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发生,就赶紧联系我们,一起商量着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