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坏蛋联盟 2》内地首周票房 4760 万元深度分析:逆袭还是乏力?
引言:暑期档进口动画的 "中庸答卷"
2025 年 8 月 16 日,梦工场动画续作《坏蛋联盟 2》正式登陆中国内地院线,首周斩获4760 万元票房。这个成绩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中位列第四,落后于《浪浪山小妖怪》《捕风追影》和《南京照相馆》。作为 2022 年进口动画票房冠军《坏蛋联盟》的续作,其首周表现既体现了 IP 号召力的延续,也暴露了好莱坞动画在中国市场的适应性困境。
一、票房表现:高开低走的周末曲线
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,《坏蛋联盟 2》首周(8 月 16-18 日)票房呈现 **"首日冲高、周末回落"** 的态势:
首日(8 月 16 日):2570 万元,占当日大盘 8.6%,排片率 10.3%,上座率 13.6%
次日(8 月 17 日):1648 万元,环比下降 36%
第三日(8 月 18 日):542 万元,累计达 4760 万元
对比前作 2022 年首周 2995.4 万元的成绩,续集实现59% 的同比增长,但这一增幅需结合市场环境客观看待 ——2025 年暑期档大盘较 2022 年同期增长约 40%,且前作上映时面临疫情影院限流影响。
首周票房构成分析
维度
数据
行业对比
场均人次 14.6 人 暑期档动画均值 12.3 人
票价 38.6 元 进口动画均值 42.1 元
黄金场占比 31.2% 《浪浪山小妖怪》47.8%
儿童观众占比 43% 前作 58%
值得注意的是,影片25-35 岁成年观众占比达 41%,较前作提升 15 个百分点,反映出续集在内容上向成人化喜剧倾斜的策略成效。
二、市场竞争:强敌环伺的档期困境
《坏蛋联盟 2》选择 8 月 16 日上映,正值暑期档下半场激烈竞争期,面临三重市场压力:
国产动画围剿同期上映的《浪浪山小妖怪》凭借职场共鸣的本土化剧情,首周票房达 2.8 亿元,其 **"打工人" 主题 ** 精准击中当下社会情绪,对家庭观众形成强烈分流。该片豆瓣评分 8.5 分,猫眼 9.6 分,口碑优势明显。
动作片挤压成龙主演的《捕风追影》同日开画,以 6383 万元首日票房领跑,其 **"硬派动作 + 港片情怀"** 组合吸引大量成年男性观众,与《坏蛋联盟 2》的喜剧受众存在部分重叠。
历史题材虹吸主旋律影片《南京照相馆》上映 23 天仍保持 5954 万元单日票房,凭借历史共鸣与家庭观影需求,持续占据市场份额。
三、影片质量:视觉升级与叙事瓶颈
口碑分化的观众反馈
豆瓣评分 8.2 分(超 5 万人评价),高于前作 7.4 分
猫眼评分 9.5 分,观众满意度达 97%
烂番茄新鲜度 86%,媒体评价优于前作
正面评价聚焦三点:
动作场面革新:太空劫金段落采用全新粒子模拟技术,零重力环境下黄金流体特效获《综艺》盛赞 "动画技术的突破性尝试"
角色互动幽默:贪心蛇与毒舌鸦的反差萌 CP 贡献 37% 的观众笑点,山姆・洛克威尔配音的大坏狼延续 "雅痞反派" 魅力
主题深度拓展:通过坏蛋联盟求职碰壁情节,隐喻社会对前科人员的系统性歧视,豆瓣热评 "笑着笑着就哭了" 获 1.2 万点赞
负面批评集中在:
剧情套路化,"被迫犯罪 - 良心发现 - 联手反击" 三段式结构与前作高度雷同
新反派 "狂野姐妹" 塑造单薄,凯蒂豹的动机转变缺乏铺垫
部分笑点低俗,食人鱼 "屁动力太空漂流" 桥段引发家长投诉
四、前作对比:IP 红利与创作瓶颈
作为梦工场近年最成功的原创 IP 之一,《坏蛋联盟》系列面临典型的续集创作困境:
票房与口碑变化
指标
《坏蛋联盟》(2022)
《坏蛋联盟 2》(2025)
变化率
首周票房 2995.4 万元 4760 万元 +59%
累计票房 3.35 亿元 预测 1.8-2.2 亿元 -34%~-37%
豆瓣评分 7.4 分 8.2 分 +0.8 分
场均人次 22 人 14.6 人 -33.6%
创作得失分析
进步之处:
视觉风格融合 2D 漫画与 3D 建模,"纸片人惊吓" 等桥段创新性地打破次元壁
女性角色塑造强化,骇客蛛与妙算猪的科技对决展现性别中立的能力叙事
音乐运用更趋成熟,丹尼尔・彭博顿的配乐融合爵士与电子元素,提升动作戏节奏感
瓶颈问题:
IP 创新乏力,延续前作 "坏蛋变好人" 的核心冲突,未能开辟新叙事维度
文化适配不足,美国俚语笑话和流行文化梗(如 "阿汤哥爬火箭" 致敬)在中国观众中认知度低
类型杂糅失衡,试图兼顾犯罪、喜剧、科幻、冒险多重元素,导致第三幕节奏混乱
五、行业启示:好莱坞动画的中国困局
《坏蛋联盟 2》的市场表现折射出当下进口动画在中国市场的结构性挑战:
本土化竞争加剧2025 年暑期档,《罗小黑战记 2》《聊斋:兰若寺》等国产动画票房均突破 4 亿元,其根植传统文化的叙事、贴近社会情绪的主题,相较好莱坞流水线产品更具感染力。
档期选择困境进口动画普遍避开国产大片集中的春节、国庆档,但暑期档下半场已成国产动画主场。《坏蛋联盟 2》10.3% 的排片率,较前作 14.4% 明显下降。
内容创新压力好莱坞动画依赖 IP 续作(如《小黄人》《功夫熊猫》)的策略遭遇瓶颈,而原创作品如《疯狂元素城》在中国票房惨淡,反映出文化折扣仍是核心障碍。
结论:4760 万票房背后的冷思考
《坏蛋联盟 2》的首周 4760 万元票房,既是 IP 号召力的证明,也是好莱坞动画在中国市场 **"中高票房天花板"** 的体现。影片在视觉技术和成人化喜剧上的突破值得肯定,但剧情套路化、文化适配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其市场表现。
对于行业而言,这部影片提示两大方向:
内容层面:进口动画需加强本土化创作,或在题材上寻找普世共鸣(如《蜘蛛侠:平行宇宙》系列的多元文化叙事)
档期策略:避开国产动画强势档期,探索春季、秋季等传统冷档期的市场潜力
随着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《浪浪山小妖怪》等国产动画持续突破,进口动画的 "躺赢时代" 已结束,唯有在创意与诚意上双重发力,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。《坏蛋联盟 2》的中庸表现,或许正是这个转型期的最佳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