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乌战争已造成两败俱伤,俄罗斯的失误也为中国敲响了警钟
为何普京发动了俄乌战争?归根结底,以布热津斯基所著《大棋局》中的观点来剖析,能最为透彻地理解这一现象。具体内容如下。
乌克兰的存在,对于俄罗斯而言,是其成为欧亚帝国的关键。若失去乌克兰,俄罗斯虽仍可追求帝国之梦,但所构建的帝国将主要局限于亚洲,且更有可能陷入与觉醒的中亚民族的冲突之中,承受巨大的代价。同时,中国亦可能对俄罗斯在中亚的统治持反对态度,因其对中亚新近独立的国家日益产生浓厚兴趣。
若俄罗斯丧失乌克兰,则其融入西方的途径将断绝,无法再成为横跨欧亚的帝国,充其量只能成为亚洲帝国。然而,亚洲之地已有中国存在,岂能容忍历史悲剧重演?
这实则揭示了俄罗斯历经百年的根本困境——西方世界的不满与东方世界的冷漠。对俄罗斯而言,东方是否对其怀有善意,从来都不是什么重要议题。
自伊凡三世迎娶东罗马帝国(即拜占庭帝国)的索菲亚公主后,国号由“大公”更改为“沙皇”,象征着凯撒之尊。自此,俄罗斯便以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自居。
也就是说,俄罗斯不仅始终将自己视为西方文明的一部分,而且怀揣着一种强烈的“复兴罗马帝国”的愿景。因此,如果因失去乌克兰而面临切断回归或融入,或是西方融合的道路,试问普京会答应吗?
普京所引发的俄乌冲突的终极目标,实则唯有一项,那就是:征服乌克兰,以此维持俄罗斯重新振兴的可能性。
如今,随着俄乌冲突持续至当前阶段,俄罗斯是否实现了其唯一战略目标?这一点无需笔者多言,想必大家心中已有答案。普京的局势可谓是雪上加霜,甚至比冲突爆发之初还要糟糕,因为连中东地区至关重要的战略支点叙利亚都丧失了。
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?换言之,普京究竟犯了何种错误,使得俄罗斯陷入了当前的困境?本文作者认为,主要归咎于以下两点错误,同时也为中国敲响了警钟……
其一:掉入到对手的战略陷阱之内
早在2014年,克里米亚事件过后,布热津斯基就已经提前预判到了,俄罗斯迟早要进攻乌克兰,如下。
克里米亚的初步胜利或许会诱使普京采取更为直接的手段,在乌克兰最东部省份重施故伎。一旦得手,便可趁乌克兰政局动荡之际,以及俄罗斯军队愈发频繁的公开部署,巧妙地推动至第三阶段,旨在推翻现政权……
美国的另一位战略高手,米尔斯海默,在克里米亚事件之后,同样作出了几乎一致的预测。由此,俄罗斯陷入了对手精心布设的战略陷阱——这正是俄乌冲突的由来。
自克里米亚事件之后,美国便开始对乌克兰进行战略布局。这一点,我在前文已有阐述。例如,美国前副国务卿纽兰便亲赴乌克兰,亲自操盘。即便是泽连斯基,也是经纽兰团队的一番精心运作,才得以登上乌克兰总统的宝座。
因此,拜登上台后,似乎仅以轻描淡写之态,便轻易点燃了俄乌之间的冲突火焰——乌克兰,可谓是普京精心布置的一个陷阱!
这亦是原因之一,为何在俄乌冲突爆发后,普京屡屡感到懊悔,坚信自己遭受了美西方的严重欺骗。他坚信,在克里米亚事件中,他与欧洲签订的“明斯克协议”不过是美西方设置的烟幕弹,其真实意图正是趁此机会对乌克兰进行武装。
一是充分布局——自克里米亚危机以来,美西方历经八年精心策划与武装乌克兰,旨在诱使俄罗斯发起进攻。
一方面是仓促应战——俄罗斯曾幻想通过突袭基辅,来给乌克兰一个措手不及,但这样的想法显然过于不切实际。
由此,俄罗斯所犯的严重错误,无疑向中国敲响了警钟:我们必须坚决避免踏入对手精心设下的战略陷阱,绝不可落入对手所期望我们采取的陷阱反应之中!
比如在佩洛西窜访台湾之时,为何中国最初时不动如山?而当佩洛西逃离后,为啥又迅速围台军演,并进行严厉的反制?这就是原因!
务必明了,若我方真的开战,便等同于陷入美国的战略陷阱。事实上,美国并未真正意图与中国发生冲突,否则在2016年的南海对峙期间,战火早已燃起!
美国必将倚赖其舆论霸权,与西方盟友携手,对中国实施一系列诋毁与封锁。如此,所谓以台海局势牵制中国复兴的战略,便算是达成了目的。
其二:未利用敌方矛盾反制
普京于2024年2月接受采访时,不禁感慨地表示:乌克兰前线的局势变动,于他们而言,标志着战术地位的提升;然而,对于我们而言,这关乎我们的命运,是关乎生死存亡的重大关头。
普京显然已经深刻认识到,陷入对手战略陷阱的后果是何其严重,以至于他明确指出,俄乌冲突关乎俄罗斯的生死存亡。然而,这一点在普京开战初期的发言中并未被提及。
普京为何陷入对手(美国)的计谋之中?除了过于轻视对方外,本文作者认为,未能有效利用对手阵营的内部矛盾进行反击,也是一个关键因素。
我们必须认识到,美国之所以点燃俄乌冲突的导火索,其背后不仅是为了围剿俄罗斯,更隐藏着一个险恶的图谋——那就是彻底阻断俄欧一体化进程,以持续巩固其单极霸权的地位。北溪管道遭炸事件,便是这一目标的铁证。
也就是说,当时欧洲普遍不愿目睹俄乌冲突的爆发,尤其是法国与德国。一方面,欧洲的发展离不开俄罗斯提供的廉价能源;另一方面,法国和德国一直致力于摆脱美国对欧洲的制约,以期实现欧盟的战略自主。
显然,普京对欧洲的能量或其实力估计不足,未能充分利用欧洲与美国之间的分歧,实施有效的反击。反倒是他的强硬举措,将欧洲与美国推向了更加紧密的联盟。
这下可真是棘手了!众所周知,当今世界格局中,四大主要势力赫然在列,分别是美国、中国、欧洲以及俄罗斯。
对俄罗斯而言,最直观的认知莫过于直面美国的对抗——这同样也是我国持续以来的策略。我们不参与美国的代理人战争,若要一战,便是对决美国本身!
普京的强硬立场,不仅促成了美欧的联合立场,更迫使中国必须谨慎行事。毕竟,一旦中国被卷入俄乌冲突,便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——正因如此,中国被誉为“世界和平的压舱石”。
于是,我们如今目睹了这一尴尬景象:即便特朗普政府试图促成俄乌双方实现停火,欧洲方面却并未予以同意!
普京的这一失误,实则向中国敲响了警钟:在任何情况下,都应明辨主次矛盾,避免步俄罗斯后尘,采取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。我们应深刻理解统战的力量,善于分化对手,往往这比强硬的对抗手段更为奏效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