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昂体育
欧洲疯狂借贷,砸100亿买美国武器援乌克兰?
新闻动态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新闻动态 >

欧洲疯狂借贷,砸100亿买美国武器援乌克兰?

德国最近大动作,把宪法都改了,这不是小修小补,而是直接给国防开支大开绿灯,为的就是能借出上万亿美元砸进军备升级、给乌克兰买武器。德国新政府这波操作,连带欧洲不少国家都陷进了“怎么给乌军凑钱买装备”的泥潭。

谁有钱谁出力,这道理放在今天的欧洲再清楚不过。挪威靠石油发了家,今年援乌金额直接翻倍,砸了78亿美元,顺便还拍着胸脯要给爱国者防空系统掏腰包。可问题是,大多数欧洲国家经济并没这么硬,预算就像裤腰带,往上勒一勒还能凑个数亿,真要长期兜底谁都犯怵。

特朗普这回没玩“美式大礼包”那一套,而是换了口风。美国答应继续向乌克兰运送武器,但条件很直白:欧洲出钱,咱供货。听明白没?美军库房的家底,美国优先掂量着卖,而欧洲这回成了“最大买单人”。北约秘书长吕特站在白宫当场表态谢美国:“但你显然希望欧洲人付钱,这说得过去。”

乌克兰的主打需求其实很现实,就是要爱国者防空导弹,拦截俄罗斯的弹道导弹。柏林更是主动担下头阵,愿出资两套发射装置,还呼喊其他能掏钱的国家赶紧跟上。这一声喊下去,北约里头丹麦、瑞典、芬兰、英国、荷兰、加拿大都表了态,说钱可以凑,但怎么凑、多少钱、买什么还没定数。丹麦外长话说得直白:“单靠我们扛不下来,需要合作,但我们准备好了。”

谁都不傻,这钱花在哪、怎么花、值不值,是每个掏钱的国家绕不开的问题。爱国者导弹贵得吓人,一套超过10亿美元,一枚拦截弹400万美元。而且,导弹不是超市货架上随便取,欧洲内衣柜里本就没存多少,美国那边愿不愿意腾库存也是个问号。

欧洲这边自己心里也没底。就算德国慷慨,英国也没表态加入采购爱国者的计划,首相斯塔默一句话都不肯透露。其实英国经济最近日子挺紧,增长放缓,任何大额军援都得掂量清楚。

挪威总理甚至直接点名,美国能不能补得上捐了导弹的库存,这速度有多快,都得讲清楚。大家不是不想出力,是真怕钱花出去了,自己却连条毛都得不回来。

特朗普的“兵器换现款”计划看起来解决了一个大问题,但又把旧问题带了回来。过去乌克兰军事援助靠的是美国的无偿输血,如今欧洲得实打实拿钱出来。而且,这动摇了原本美欧之间一种“共担风险,共享责任”的味道。欧盟对俄罗斯强硬的外交官卡拉斯直接点破:“如果你承诺提供武器,却让别人买单,这钱不是你掏的,对吧?”

说白了,现在的美欧关系,已经不是传统的队友互信。美国变成了军火商,欧洲是大客户,把原来拜登时期那种“为自由而团结”的说法通通打回了现实。即便官员嘴上说“美国分担了负担”,但实际做法是“来买我东西”。

而这“东西”还不是能立刻装箱上船的现货。欧洲和美国各自盘算着家底,谁都不愿意主动把自己的防线收缩,去给乌克兰填缺口。瑞士就碰了钉子:本来五套爱国者都订好了,但美国武器要先送乌克兰,自己的订单只能再延期,干着急没用。

即便美国开出了优先购买权、优惠价这些条件,不少国家还得看手里的预算本怎么翻。毕竟军事预算也是舆论的敏感区,真金白银全流进乌克兰,不少国内民众肯定要问一句:“那我们的保障谁兜着?”

北约想到一招“绑大腿”:凡是为乌克兰军援买单的,算你履行了提升军费占GDP5%的承诺,这也是特朗普的主张。说白了,为了让大家肯掏腰包,北约都开始用“绩效积分”了。

这场国际大采购里,谈判桌上全是精明人。德国新政府批了个《前所未有》的支出计划,限制债务的老规矩直接松动,一口气为未来十年国防和基建预置出1万亿美元的空间。可这样的豪气不是每国都能有,真正能长期玩得起的只有石油富国和少数经济体。

欧洲联盟虽然豪气地为乌克兰凑出400亿美元军援,但要顶替美国长年无上限的支援,靠临时贷款和赤字放宽远远撑不起。一旦本国经济遇上波折,继续军援的可能性就会大大下降。

欧洲自己也明白,哪怕再加码军援,像爱国者这种防空系统,真想从美国手里现买现卖根本行不通。技术、产量、补货期,没有一样靠谱。基尔研究所的数据也佐证了,乌克兰对欧洲军援依赖虽加深,但防空关键能力还得靠美国兜底。

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开口要了10套电池,手上只有3套准信,剩下的差额像是块烫手山芋,没人愿意明着接。德国国防部长和美国谈妥,能再出资五套,但细节全是谜团。这说明,连德国带头,大单背后也有重重难题。

北约虽然拿协调当旗子,欧洲国家都是各自为战。欧盟27国联决筹武器几乎不可能,条约还禁止直接采购武器,各国只能自掏腰包,每次啃骨头都得下狠力气。

谈判桌上最尴尬的瞬间,是美国驻北约大使说出:“美国纳税人承担了相应负担。”可是,欧洲人补上空缺后,实际是成了美国军火的新买家,这负担到底是谁在扛,细品一下就明白。

特朗普留下的后遗症很明显:美欧军事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。盟友可以相互支持,但“兄弟情谊”变成了“买卖交易”。

俄罗斯倒是淡定,反正对新计划没太大信心会动摇战场局势。而乌克兰,对远程打击俄罗斯内陆的请求,全靠盟友点头。德国已经说了不提供,北约外交官也谨慎,特朗普还说“并非不想这么做”。这句话说得模棱两可,既保留了操作空间,也留足了博弈余地。

这局棋走到现在,形式上是西方在给乌克兰“补血”,本质上则是一场现代军火贸易的拼账。欧洲国防自主梦想还远,美欧同盟的任性时代,起码在这张军购清单下,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