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00元换来的教训: 劝大家天热就在家吹空调, 别去什么避暑胜地了
文/彭苋惠
前阵子我花8000多块钱买了个大教训,现在想想都后悔不已。
这事还得从一个月前说起。
那时候我们这的天气实在太热了,每天三十七八度,出门都感觉要被烤化了,而回到家得空调风扇一起开,但电费也蹭蹭往上涨。
无意间刷朋友圈,我看到满屏都是别人在各种避暑圣地的照片,有贵州的瀑布、四川的山林,照片里的人穿着薄外套,玩水吹风,笑得特开心。
配文不是“逃离40度,这里只有25度”,就是“太凉快啦,夏天就该在这儿过”。
看着那些照片,我心里直痒痒,尤其瞅着窗外火辣辣的太阳,再想想每天几十块的电费,就跟丈夫说:“与其在空调房里费电,不如咱也找个避暑胜地待几天?你看人家多舒服。”
正好我爸妈在这儿,想着带他们一起去,一家人凉快凉快多好。我丈夫也被这高温折腾得够呛,一听就动了心。
我们琢磨来琢磨去,最后选了贵州六盘水,早就听说那儿是“中国凉都”,避暑出了名,夏季平均气温才19.7℃,最高温也很少超25℃。
说走就走,我们一家六口,我、丈夫、爸妈,还有上小学的两个儿子,收拾好行李就出发了。
出发前我还美滋滋地想,总算能逃离高温,好好享受六盘水的清凉了。可万万没想到,这哪是享受,简直是花钱找罪受。
我们从老家自驾过去,一路上就不顺利。高速口堵了俩小时,好不容易挪到景区附近,停车场排队跟早高峰似的,连路边的排水沟都停满了车。
我儿子在后座坐烦了,一个劲儿问:“妈,啥时候到啊?我都快热死了。”
我心里也急,可没办法,只能耐着性子哄他。
好不容易到了住的地方,是我提前在网上订的民宿,每晚450块,想着五个人挤两个房间,能省点是点。
可到了才发现,那房间小得转身都费劲,空调还是老掉牙的,开着嗡嗡响,吵得人睡不着。
而且隔音差得要命,隔壁邻居打个喷嚏都听得清清楚楚。
我妈当时就皱起眉头,小声跟我说:“这地方咋这样啊,450块钱花得真不值。”
我也只能安慰她:“出来玩嘛,凑合一晚算了,主要是凉快。”可凉快这事儿,也跟我想的不一样。
攻略里说六盘水温度低,白天穿长袖正合适,晚上还得加件外套,结果我们清晨刚套上长袖外套,中午太阳一出来,气温“嗖”地就上去了,热得人直冒汗,脱得只剩背心都还觉得热。
有天早上七点多,我们去一个山区景区,那时候气温16度,我爸还特意加了件薄棉袄,没到十点,山里就跟个大闷炉似的,气温飙到30度。
我爸脱衣服时手忙脚乱,刚把薄棉袄塞进包里,就说头晕胸闷,可把我们吓坏了,赶紧找了个阴凉地儿歇着。
后来才知道,这一冷一热的,血压忽高忽低,差点出大事。
这还不算完,景区里的人多到离谱。
出发前看网红视频,溪水边就三三两两几个人,能在树荫下铺开野餐垫。
到了地方才傻了眼,溪边早被密密麻麻的人占满了,大人的拖鞋、小孩的水枪、宠物的牵引绳缠成一团,水里还漂着塑料袋和冰棒纸。
我本来想给我儿子拍张“独揽山水”的照片,结果镜头里全是人脑袋。
好不容易等太阳躲进云里,赶紧举着手机按快门,刚拍两张,人群里不知谁喊了句“太阳出来了”,抬头一看,气温又窜回35度,后背的汗瞬间把T恤浸成深色,想找个歇脚的地方都难。
凉亭里挤满了啃面包的游客,石凳被太阳晒得滚烫,一屁股坐下去能烫得弹起来。
找个厕所吧,队伍从茅厕门口排到了半山腰,我憋得直跺脚,还有人干脆钻进树林,结果回来时腿上多了一串蚊子包,痒得直挠,越挠越红。
要说最让人头疼的,还是花钱如流水。出发前我算着“人均七八百能玩几天”,可到了地方才发现,钱根本不禁花。
景区门票160一位,我儿子半票也得80;那民宿看着便宜,旺季直接翻倍,四百一晚的房间,窗户还对着晒烫的墙,晚上热得像蒸笼,空调开着跟没开似的,还得另加“空调费”;
来回油费过路费一千六,光是在景区门口买瓶冰镇矿泉水,都要6块,比家里便利店贵了一倍多。
吃饭更是费钱,每天三四百起步,我们一家六口随便在景区附近找个饭店,一顿饭就得200往上。水城羊肉粉35块一碗,荷叶糯米鸡25块一个,烙锅双人套餐180块,啥都比家里贵两倍。
我妈是省吃俭用惯了的人,看到菜单上的价格就皱眉头,点菜时总问“有没有便宜点的”。还有那些隐形消费,更是让人防不胜防。
坐景区大巴要另交钱,去“网红打卡点”得坐当地的三轮车,连停车都要50块一天。
有次我们去一个草原,说是“免费游览”,结果进去后骑个马要200,我想给我儿子拍张照,跟牧民借个小羊羔都要20,这钱花得我心里直滴血。
每天一睁眼就要花1500块钱,吃个早餐都得掂量掂量。一家人本来是想放松度假,结果天天为钱的事闹心。
我第三天就开始后悔了,算了算剩下的钱,要是继续待下去,回程的油费都成问题。我丈夫在一旁劝:“既然都来了,就多玩两天。”
可我妈脸色越来越难看,我儿子也察觉到了我们的焦虑,也不吵着要玩这玩那了。
更倒霉的是,我儿子在景区追跑打闹,没一会儿就满头大汗,脱了外套吹阵小风,晚上就开始咳嗽。
我担心得不行,景区医疗点就一个小亭子,医生看了眼说“没事”,可我心里哪踏实啊。
还有一次,我们在路边摊吃了“特色凉拌”,看着挺清爽,结果我爸吃完没两小时就开始拉肚子,浑身没劲。
想找家正规医院,导航显示最近的在50公里外,开车要一个小时。最后只能在民宿躺了两天,原定的行程全泡汤了。
这五天下来,我们一家花了8000多块钱,差不多是我们家近两个月的伙食费。
灰溜溜地回到家后,我们却傻眼了,没想到我们走了五天,家里这边连着下了四天雨,特别凉快,比六盘水还凉快。感觉这也太讽刺了,我们花8000多块钱去避暑,结果家里更凉爽。
到家那一刻,我也感觉浑身舒坦。吹着26度恒温的空调,想吃什么就点外卖,想做什么都方便,虽然在家吹空调费电,但我算了算,1500元够我们三个房间的空调开三个月。
而且家里安全,不用担心被宰,不用排队,不用看老板脸色。
我妈现在见人就念叨:“8000块钱,够交多少电费啊!在家吹空调多舒服,干嘛非得去受那罪。”
我也说:“千万别信什么避暑圣地的鬼话,在家开空调它不香吗?”
说实话,我现在是彻底想明白了,所谓的避暑,很多时候就是换个地方遭罪。商家就是抓住了大家想逃离酷暑的心理,把价格抬得离谱。
那些照片里的“空无一人”,大概率是凌晨五点拍的;那些“19.7度恒温”,可能只在凌晨五点到七点有效。
要是家里有老人、小孩,或者自己有高血压、糖尿病这些基础病,真心别折腾。
所以在家吹着26度的空调,早上喝碗杂粮粥,傍晚去小区树荫下散散步,规律的作息、干净的饮食,比啥“避暑胜地”都靠谱。
这8000块钱买的教训,我算是记牢了。以后天热,我就在家吹空调,哪儿也不去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