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场江苏南方杯斯诺克公开赛的决赛,成了17岁的王信伯一个人的秀场
决赛比分牌亮起7-0时,全场观众都懵了——17岁的王信伯把球杆往台边一靠,对面坐着的是去年刚赢过世界冠军墨菲的马海龙。 这场江苏南方杯斯诺克公开赛的决赛,成了少年一个人的秀场。 更狠的是赛后采访,主持人问10万奖金怎么花,他眼皮都没抬:“随便,给我爸花。 ”
灯光打在王信伯的侧脸上,汗还没干透。 他刚刚用两杆破百把前职业选手钉在椅子上,马海龙整晚只摸到三次台面,连解说都叹气:“这哪是决赛? 是教学局。 ”球台另一端的马海龙,去年还在泰国Q School拼杀职业资格,今年回国就撞上这场青春风暴。
星牌体育把赛场搭得像国际大赛,威廉姆斯揭幕战的热场表演还留在观众记忆里。 128人报名,挤进16强的全是硬骨头。 半决赛时马海龙5-3压过邢子豪,另一边王信伯撞上“防守大师”陈飞龙——这位被罗伯逊认证过的前职业球员,退役五年仍能筑起铜墙铁壁。 但王信伯的球杆像装了导航,5-1劈开防线,陈飞龙赛后摇头:“防不住,他根本不给喘息缝。 ”
王信伯的名字在国内台球圈不算陌生。 上海大师赛持外卡出战那次,首轮出局却留下利落的球风。 球迷记得他出杆21秒的果断,更记得他那句“等我弟一起去英国”。 弟弟王信仲才14岁,兄弟俩原计划捆绑冲击职业路。 可这次捧杯后他改口了:“不等了,我自己冲。 ”语气平静得像在说晚饭吃什么。
10万奖金在国内赛事里算良心价。 去英国打资格赛要烧钱,国内比赛路费少、周期短,江苏南方杯成了职业跳板。 邢子豪、马海龙这些刚掉出职业序列的球员,靠它保持手感;王信伯这类新锐,则用它磨刀。 赛场灯光明亮,他说环境好得像“偷了克鲁斯堡的灯光师”,红球走位时连呼吸声都清晰。
马海龙在决赛椅上越坐越沉。 第二局他本有机会翻盘,一颗贴库红球差半厘米走位失误,少年直接清台。 第五局0-5落后时,他擦巧克粉的指尖发白,王信伯却俯身轰出单杆128分。 有观众拍下马海龙垂眼的瞬间,配文:“老将的体面,是看少年砸场子不摔杆。 ”
奖金流向引爆社交媒体。 网友翻出赵心童当年用世锦赛奖金给父母买房,丁俊晖早年奖金全交爹妈保管的旧闻。 王信伯那句“给我爸花”冲上热搜第三,有人调侃:“00后孝心卷出新高度。 ”更有人对比九球名将郑肖淮刚拿的200万冠军奖金:“斯诺克少年挣得少,但孝心不打折。 ”
中国斯诺克的青训流水线正高速运转。 丁俊晖时代单枪匹马闯英伦的悲壮,已变成赵心童、雷佩凡、王信伯的集团冲锋。 星牌学院批量训练少年军,国内赛密度从每年3场增至15场。 王信伯这类“外卡常客”,早把短局赛制玩成肌肉记忆——8强战赢球后他放话“目标只有冠军”,七天后就用7-0兑现。
陈飞龙坐在四强席上鼓掌。 他最高世界排名86位,退役后开台球教室教孩子防守。 看着王信伯捧杯,他对记者比划:“我们那时练球要扒绿皮火车追比赛,现在小孩拎着万元球杆打空调赛场。 ”星牌台桌的LOGO反着光,计分屏显示决赛总耗时98分钟。
沙特大师赛的新闻在手机推送里闪烁,但江苏这座二线城市体育馆里,700个座位坐满本地观众。 他们举手机拍王信伯把支票塞给父亲,老爸穿皱衬衫直搓手。 主持人追问职业规划,少年抓话筒说了八个字:“好好打球,天天向上。 ”台下笑浪掀顶时,他耳朵红到脖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