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昂体育
法案刚被否,巨头就抢滩,稳定币要变天?
意昂体育介绍
意昂体育介绍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意昂体育介绍 >

法案刚被否,巨头就抢滩,稳定币要变天?

美国国会山的议员们还在为稳定币法案撕得不可开交——13个共和党人联手民主党,硬是把投票大门焊死了;但华尔街那几家百年老店的CEO们,已经对着镜头笑嘻嘻地说“我们要干”。一边是政治的“不”,一边是资本的“要”,这出戏,比纸牌屋还刺激。你以为稳定币是加密圈的小打小闹?错了,这是传统金融巨头拿着计算器,盯着你我钱包里那点转账手续费的“鸿门宴”。

一、“嘴上说不要,身体很诚实”:银行家的变脸比翻书还快

先说说摩根大通的杰米·戴蒙。这老爷子前几年骂加密货币时,那叫一个义正辞严,什么“骗局”“比郁金香泡沫还蠢”,唾沫星子差点喷到记者脸上。结果上个月,摩根大通宣布要搞个“存款代币”JPMD,这周又补了一刀:“我们不仅搞存款币,稳定币也得掺和”。合着您老人家以前骂的是“别人家的加密货币”,自己家的就是“金融创新”?

更逗的是戴蒙的理由:“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用稳定币,不如直接支付。”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:“这玩意儿我看不懂,但别人都在搞,我不搞就亏了。” 典型的华尔街逻辑——管它有没有用,先占个坑再说。就像当年互联网泡沫时,银行家们一边骂“烧钱不赚钱”,一边抢着给电商投钱,生怕错过下一个亚马逊。

花旗的简·弗雷泽更直接:“我们在考虑发行花旗稳定币。” 连客套话都懒得说,直接摊牌。美国银行的布莱恩·莫伊尼汉则打太极:“我们在等监管明确,但已经和业内合作了。” 翻译一下:“政策没松口?没事,先偷偷练内功,等绿灯一亮就冲刺。”

这三家巨头,加起来管着美国近三分之一的银行资产,现在集体盯上稳定币,哪是突然爱上了区块链?分明是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——传统支付这块肉,他们啃了几十年,现在发现有人想抢食,干脆自己下场当“劫匪”。

二、稳定币不是“币”,是银行的“印钞机2.0”

你可能会问:稳定币不就是和美元1:1挂钩的数字代币吗?有啥稀奇的?

还真不一样。传统支付里,你用银行卡转账,钱得在银行、银联、Visa这些中间环节绕一圈,每过一手都要被抽点“过路费”。比如你网购100块,商家实际能拿到97块就不错了,剩下3块被支付网络分了。但稳定币呢?点对点交易,没有中间商赚差价,银行自己发卡,手续费想收多少收多少,甚至可以“零手续费”抢市场——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,后面有的是办法赚回来。

更狠的是跨境转账。现在你给国外亲戚汇1万美元,通过SWIFT系统,手续费100多美元,到账要3天,中间还可能被中转行再扒层皮。稳定币呢?几分钟到账,手续费几块钱。这对跨国企业、外贸商家来说,简直是“降维打击”。摩根大通搞的JPMD只对机构客户开放,目标就是抢食跨境支付这块每年几千亿美金的蛋糕。

还有美元霸权这层账。现在全球98%的稳定币锚定美元,80%的交易却发生在美国以外。想想看,如果花旗、摩根大通的稳定币在全球流行起来,相当于美元换了个“数字马甲”,继续在全世界流通。美联储印的美元要通过银行体系放贷才能出去,稳定币却能直接通过手机App“空投”到全球用户手里——这哪是发币,这是给美元霸权装了个“涡轮增压”。

三、国会山的“小算盘”:谁在阻挠稳定币法案?

这边巨头们摩拳擦掌,那边众议院却把法案否了。13个共和党人和民主党联手,硬把投票程序给毙了。为啥?

表面理由是“要把法案打包审议”,实际是各有各的小九九。

先看共和党保守派。他们怕啥?怕监管不严,稳定币成了“影子银行”。比如稳定币发行人说“100%准备金”,但偷偷把钱拿去买高风险资产,一旦出事,用户挤兑,可能引发连锁反应——2008年雷曼兄弟就是这么玩崩的。这些保守派议员背后,站着不少传统中小银行,他们怕大银行凭借稳定币垄断市场,自己被挤出局。

民主党呢?他们更关心“消费者保护”。稳定币交易在区块链上,虽然可追溯,但匿名性强,容易被用来洗钱、逃税。前几年USDT就被查出准备金不足,差点引发市场恐慌。民主党怕的是,一旦放开稳定币,监管跟不上,最后锅还得政府来背——2008年纳税人掏钱救银行的场景,他们可不想再演一遍。

但参议院上个月已经通过法案了,规定“100亿以上资产的发行人由美联储监管,小的归州里管,准备金必须是现金或国债”。这说明啥?监管框架其实已经有了,众议院的阻挠更像是“政治秀”——两党在拿稳定币当筹码,讨价还价其他议题。

更关键的是特朗普总统的态度。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如果到了他桌上,大概率会签字。为啥?因为稳定币能让美国在数字货币竞赛中领先。中国有数字人民币,欧盟在搞数字欧元,美国要是再磨蹭,美元的支付霸权可能真要被削弱。特朗普这种商人总统,不可能看不懂这笔账。

所以华尔街巨头们敢逆势而上——他们赌的就是:众议院的阻挠只是暂时的,最迟年底,稳定币法案一定会通过。现在布局,到时候就能垄断市场,把后来者挤得没饭吃。

四、沃尔玛、亚马逊下场:这哪是发币,是要“革信用卡的命”

别以为只有银行在抢稳定币。亚马逊、沃尔玛这些零售巨头也在偷偷搞事情。

沃尔玛要是发稳定币,你在它家超市购物,用“沃尔玛币”结账,能直接打9折——因为省了给Visa的2%手续费。你用不用?肯定用啊!久而久之,你的工资可能直接发到“沃尔玛币钱包”里,房贷、水电费都用它付,沃尔玛就成了“没有银行牌照的银行”。

亚马逊更狠。它全球有几亿 Prime 用户,要是发个“亚马逊币”,用户在平台上买东西、卖家结算货款都用它,直接把银行和信用卡公司踢出局。现在亚马逊每年支付手续费就要掏几十亿美金,稳定币能帮它把这笔钱省下来,变成利润。

这才是最可怕的——稳定币的战场根本不是加密货币圈,而是整个支付生态。银行、科技巨头、零售大佬都想当“规则制定者”,以后你我手机里可能不只有微信支付、支付宝,还得有“摩根大通币”“沃尔玛币”“亚马逊币”,钱包比银行卡还多。

五、普通人该兴奋还是害怕?这几个坑得注意

有人说:稳定币普及了,转账不要钱,跨境汇款秒到,不是好事吗?

是好事,但风险也不小。

第一个坑:准备金是不是真的“100%安全”?法案规定“必须是现金或美国国债”,但谁来审计?银行自己审还是第三方审?2008年银行说“次贷资产很安全”,结果全是垃圾。稳定币要是玩这套,到时候挤兑起来,你充值的“100美元稳定币”可能只值50美元。

第二个坑:垄断。现在Visa、万事达已经够霸道了,手续费说涨就涨。要是摩根大通、亚马逊垄断了稳定币市场,他们想收多少手续费就收多少,你敢不用吗?毕竟你的工资、房贷都绑在上面。

第三个坑:隐私。稳定币交易虽然匿名,但发行方(比如银行)能看到你的每一笔转账记录。你今天买了什么菜,明天给哪个主播打赏,银行比你老婆还清楚。这些数据要是被滥用,或者被黑客偷走,后果不堪设想。

六、结语:这场游戏,没有“旁观者”

稳定币这出戏,现在才刚拉开序幕。国会山的议员们还在吵架,银行家们已经悄悄在代码里写下了“盈利模式”,沃尔玛的程序员可能正在测试“超市扫码用稳定币支付”的功能。

你以为这和你没关系?错了。明年这个时候,你手机里可能真的会多一个“银行稳定币钱包”,转账时系统问你“用传统支付还是稳定币(免手续费)”,你选哪个?

这就是金融的进化——它不管你愿不愿意,总会推着你往前走。唯一能做的,就是看懂背后的逻辑:巨头们抢的不是“币”,是你我的支付习惯;国会吵的不是“监管”,是蛋糕怎么分;而我们普通人,既要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,也要留个心眼——毕竟,资本逐利的天性,从不会因为换了个“数字马甲”就改变。

最后提醒一句:要是哪天真有银行给你打电话,说“我们发稳定币了,充值送100块”,先别急着充,问问客服:“你们的准备金审计报告能给我看看吗?” 毕竟,这世上最值钱的,永远是“知情权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