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幕 “反派”,生活里的真君子——怀念黄达亮
2013年11月9日凌晨,上海的街道还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,城市仿佛仍在沉睡。然而,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却如同一颗重磅炸弹,在影视圈悄然炸开——著名演员黄达亮因心脏病突发,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,享年70岁。那一刻,无数影迷的心都为之一颤,仿佛失去了一位相识已久的挚友。时光荏苒,12年过去了,可黄达亮的音容笑貌,却依然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记忆深处,从未淡去。
在许多观众的印象里,黄达亮是那个荧幕上令人又恨又怕的“反派专业户”。他所塑造的一个个反派形象,犹如一把把锐利的刀,精准地切入观众的内心,让人难以忘怀。在《情深深雨濛濛》中,他饰演的秦五爷,身着笔挺的西装,梳着油亮的背头,眼神中透露出的威严与狠辣,让人不寒而栗。他在舞会上的一个眼神、一个动作,都将黑帮老大的气场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当他坐在大上海舞厅的角落里,静静地看着舞池中人们的狂欢时,那种不怒自威的感觉,仿佛整个舞厅都在他的掌控之下。而在《原野》里,他扮演的焦阎王,又是另一番模样。满脸的沧桑与凶狠,将一个恶霸地主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。他对金子的压迫,对仇虎的算计,每一个表情、每一句台词,都让观众对这个角色恨得咬牙切齿。他在剧中那阴森的笑声,仿佛还回荡在观众的耳边,成为了许多人童年的“阴影”。还有在《绞索下的交易》中,他饰演的“金龙堂”头目洪金龙,为了利益不择手段,将人性的贪婪与丑恶展现得一览无余。他在面对对手时的那种狡诈与残忍,让观众们不禁为正义的一方捏了一把汗。
然而,谁能想到,这样一位在荧幕上总是以凶狠形象示人的演员,在生活中却是一位温柔、善良且极具人格魅力的人呢?黄达亮出生于1943年1月,故乡在湖北咸宁,那是一个山清水秀、人杰地灵的地方。后来,他跟随家人来到了繁华的上海,这座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城市,也成为了他梦想起航的地方。
黄达亮的童年和少年时光,充满了活力与阳光。他并非一开始就与表演结缘,那时的他,心中怀揣着成为一名体育健儿的梦想。他对体育运动有着极高的天赋和热情,篮球场上,他身姿矫健,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,穿梭于人群之中,一次次精准地投篮得分;乒乓球台前,他反应敏捷,小小的银球在他的操控下,如同精灵一般,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;跑步赛场上,他步伐有力,风在他耳边呼啸,仿佛在为他加油助威;推铅球、掷铁饼时,他展现出惊人的力量,沉重的铅球和铁饼在他手中,如同被赋予了生命,在空中划过一道道完美的抛物线;跳高、跳远项目中,他身轻如燕,一次次挑战着新的高度和距离。从上中学开始,他就成为了学校的体育明星,代表学校参加上海市中学运动会,在赛场上屡获佳绩。他曾在铅球比赛项目中,力压群雄,夺得冠军。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,赛场上围满了观众,大家都在为选手们加油呐喊。黄达亮站在投掷区,深吸一口气,然后用力将手中的铅球推出。铅球在空中飞速旋转,如同一颗炮弹一般,远远地落在了地上。那一刻,全场沸腾,同学们都为他欢呼雀跃,他也因此成为了学校的骄傲。80年代初,上海电影局举办第一届运动会,已经年近四旬的黄达亮,心中那颗热爱体育的心依然炽热。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铅球投掷比赛,在赛场上,他再次展现出了自己的实力,凭借着出色的发挥,夺得了冠军的奖牌。当他站在领奖台上,手捧着奖牌,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,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。
1960年,命运的齿轮开始悄然转动。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演员班来到黄达亮所在的学校招生,招考老师一眼就相中了这个身材挺拔、面容英俊且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。当时的黄达亮,或许从未想过自己会与表演艺术产生如此紧密的联系,但他还是怀揣着一丝好奇与憧憬,踏入了上海电影专科学校的大门。那年,他刚满17岁,青春的脸庞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期待。在学校里,黄达亮如同一颗茁壮成长的树苗,尽情地吸收着表演艺术的养分。他学习认真刻苦,无论是表演理论课程,还是实践排练,他都投入了全部的热情。他深知,自己能够有机会学习表演,是命运的眷顾,所以他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。每一次上课,他都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的讲解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;每一次排练小品,他都深入角色内心,努力将角色的情感和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;与同学练对口词时,他也总是积极主动,力求做到最好。他的努力和才华,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。在学校期间,他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他们一起探讨表演艺术,一起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。
黄达亮不仅在学习上表现出色,在生活中,他也是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人。他出生在一个富裕之家,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他的家庭条件十分优越。然而,他身上却没有丝毫的“骄娇”二气。在自然灾害时期,许多同学都面临着吃不饱饭的困境,而黄达亮却总是慷慨地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食物。他经常请大家吃6分钱一碗的山芋汤,虽然食物并不昂贵,但那份真挚的情谊却让同学们倍感温暖。他与同学们打成一片,无论是在教室里讨论问题,还是在操场上嬉戏玩耍,都能看到他的身影。他的热情、友好和不拘小节,让他成为了同学们心中的“大哥”,大家都愿意与他交往。
在电影学校,黄达亮的表演天赋逐渐崭露头角。他进戏快、易动情,能够迅速地融入角色之中,将角色的情感和性格完美地展现出来。他的表演就像是一场精彩的魔术,能够让观众在瞬间忘记现实,沉浸在他所创造的世界里。教表演的老师都对他赞赏有加,认为他是一颗不可多得的表演新星。就连赵丹、张瑞芳这样的表演艺术家,在看过他的表演之后,也对他的才华赞不绝口,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才。赵丹更是对他寄予了厚望,将他视为自己的得意门生。1963年,黄达亮从电影学校毕业,凭借着出色的表现,他顺利地进入了上影厂,成为了一名专业电影演员。这对于他来说,是一个新的起点,也是他追逐梦想的重要一步。
刚进入上影厂不久,黄达亮就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机会。赵丹筹拍电影《青山恋》,他从一众年轻演员中,一眼就选中了才20岁的黄达亮,让他出演戏份很重的寄望这个角色。对于黄达亮来说,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,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。他深知自己能够得到赵丹的赏识,是多么的幸运,所以他倍加珍惜这次机会,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的塑造中。在拍摄过程中,黄达亮虚心地向赵丹请教,每一个动作、每一个表情,他都反复琢磨,力求做到最好。然而,年轻的他有时也会因为经验不足,拍戏时注意力不专注。赵丹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他严厉地批评黄达亮,说:“一个演员,演好戏是根本,不然,就什么都不是。”这句话如同一记警钟,深深地刻在了黄达亮的心中,成为了他日后作为一名实力派演员的座右铭。从那以后,黄达亮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,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演技。他知道,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学习,才能在演艺道路上走得更远。
然而,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。就在黄达亮的演艺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,一场运动如暴风雨般袭来,无情地摧毁了他的梦想。他被下放到工厂当工人,从此告别了他热爱的银幕。这一别,就是十多年。在工厂的日子里,黄达亮虽然远离了表演,但他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热爱。他在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体验,这些宝贵的经历,也为他日后的表演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灵感。他每天早早地来到工厂,与工人们一起辛勤劳作,在劳动中,他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,也感受到了工人们的朴实与善良。他与工人们打成一片,倾听他们的故事,了解他们的生活。这些经历,让他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也让他的表演更加真实、生动。
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,黄达亮也收获了一份珍贵的爱情。1971年,已经28岁的黄达亮,在朋友的介绍下,认识了一位名叫金秋琴的普通女工。金秋琴美丽大方,性格温柔,两人一见面,就对彼此产生了好感。黄达亮说,他一看到金秋琴,就觉得自己找到了相伴一生的人。而金秋琴也被黄达亮的英俊真诚所吸引。他们的爱情如同春天里的花朵,迅速绽放。几乎没有经历太多的恋爱过程,仅仅相识三个多月,他们就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。婚后,他们的生活虽然平淡,但却充满了幸福。黄达亮对金秋琴呵护备至,每天下班回家,他都会主动承担家务,为金秋琴分担生活的压力。金秋琴也对黄达亮体贴入微,在他遇到困难时,总是默默地支持他、鼓励他。他们相濡以沫,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日子。
然而,幸福的生活总是充满了波折。婚后不久,金秋琴就怀孕了,这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,可命运却再次给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。金秋琴被查出患有卵巢囊肿,必须马上进行手术治疗。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,让黄达亮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和焦虑之中。在金秋琴做手术的那一天,黄达亮早早地来到了医院,一直守候在手术室门口。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担忧和不安,每看到一个医生出来,他就赶紧上前询问情况,那焦急的模样,仿佛手术室里躺着的是他自己的生命。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每一秒对黄达亮来说都无比漫长。终于,金秋琴平安地从手术室里出来了,黄达亮悬着的心才总算落了地。他紧紧地握住金秋琴的手,眼中闪烁着泪花,那是喜悦和感激的泪水。
本以为苦难已经过去,可命运却再次对他们露出了狰狞的面孔。金秋琴生下女儿不久,又被查出肠癌。这一次,黄达亮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,但他知道,自己不能倒下,他要成为妻子的坚强后盾。金秋琴为了不让丈夫担心,在做肠镜检查时,故意骗他检查的时间是上午9点,而实际上是早上7点。她独自承受着病痛的折磨,不想让黄达亮为自己操心。然而,黄达亮又怎么会不明白妻子的良苦用心呢?他虽然表面上装作不知道,但内心却无比痛苦。晚上,当金秋琴进入熟睡状态时,黄达亮孤独地蜷缩在妻子的脚边,偷偷地抹泪。他的泪水里,饱含着对妻子的心疼,也有着对命运的无奈。这个场景被巡查的小护士看到,小护士十分动容,说从未见过对老婆如此贴心的男人。为了给妻子祈福,黄达亮专门去寺庙给妻子求了个平安符,他将平安符交给金秋琴,告诉她,这就像自己陪在她身边一样,会一直保护她。金秋琴接过平安符,紧紧地握在手中,仿佛握住了他们的未来。从那以后,这个平安符就一直挂在金秋琴的脖子上,陪伴了她一辈子。在黄达亮的悉心照顾下,金秋琴再次奇迹般地康复了。黄达亮每天都会精心为妻子准备营养丰富的饭菜,陪她散步、聊天,鼓励她积极面对生活。他的陪伴和关爱,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,照亮了金秋琴心中的黑暗。
可是,命运似乎并不打算放过这对夫妻。后来,金秋琴又被查出患上脑梗。当时,黄达亮正在青岛拍戏,在与妻子通电话的时候,他敏锐地发现妻子的发音状态不对。他的心猛地一沉,意识到妻子可能出事了。他马上联系了他们的女儿,让女儿赶紧回家看看。幸亏女儿及时赶到,将金秋琴送往医院,才再次挽救了她的生命。这次事件之后,黄达亮决定推掉所有男主角的戏约,只接能在上海拍的配角。他说,妻子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,他要留在妻子身边,好好照顾她。从那以后,黄达亮更加珍惜与妻子在一起的时光,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责任。
生活中的黄达亮,是一个儒雅、温和的人。他面容清俊,眉眼舒展,眼神明亮且透着温和,神态质朴又亲切,仿佛自带一种温润的亲和力,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他。他对人真诚友善,无论是在片场还是生活中,都与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。他的同事们都对他赞不绝口,说他是一个没有架子、非常好相处的人。在片场,他总是乐于助人,无论是年轻演员向他请教表演问题,还是工作人员遇到困难,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。他的善良和热心,让他在影视圈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。
然而,这样一位生活中的真君子,在荧幕上却总是以反派形象示人。其实,在80年代初之前,黄达亮常在电影中扮演的,都是尽显青春朝气与儒雅气质的人物形象。如《斗鲨》中的林参谋,他身着军装,英姿飒爽,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;《我的十个同学》中的严松,他阳光开朗,充满了青春活力,与同学们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;《排球之花》中的田大力,他热爱运动,充满了激情,为了排球事业努力拼搏;《但愿人长久》中的欧毅,他温柔体贴,对妻子关爱有加,是一个十足的好丈夫;《生活是美好的》中的丁亚新,他积极向上,对生活充满了热爱,用自己的乐观感染着身边的人。这些角色都给观众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,让人们看到了黄达亮阳光帅气的一面。
但80年代初一部名为《玫瑰香奇案》的单本电视剧,却改变了黄达亮的演艺轨迹。在剧中,他饰演了一个谋财害命的杀人犯唐小弟。黄达亮接下这个角色的初衷,是为了拓宽自己的戏路,挑战不同类型的角色。他想要突破自己以往的形象,展现出自己作为演员的多面性。为了演好这个角色,他深入研究角色的心理,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。他努力让自己融入角色之中,将唐小弟的阴险、狡诈和残忍展现得淋漓尽致。没想到,他的表演太过出色,以至于观众们对他的反派形象印象深刻。从此,他便在演“坏蛋”的路上越走越远。之后,他又陆续出演了《检察官》中的徐文涛、《绞索下的交易》中的“金龙堂”头目洪金龙、《原野》中的焦阎王、《情深深雨濛濛》中的秦五爷、《茉莉花开》中的王先生、《天命因缘》中的孙啸秋等众多反派角色。他所塑造的每一个反派角色,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和魅力,让观众们又爱又恨。他对不同反派类型的精准把握,使得每个角色都具有极高的辨识度,成为了影视剧中经典的反派形象。
尽管在荧幕上总是扮演凶狠残暴的角色,但黄达亮在现实生活中对女性却非常尊重。他尤其对“性别暴力”嗤之以鼻,这种价值观也体现在了他的拍戏过程中。在荧幕上,他演了那么多“十恶不赦”的“大坏蛋”,常有“打女人”的戏份出现。但每到这时,黄达亮都很难下手。2002年,他和张瑜一起合拍电视剧《天命因缘》。剧中有一场戏,是他所扮演的军阀孙啸秋,要对张瑜扮演的武剑羽“大打出手”。面对晚辈演员张瑜,黄达亮死活都不肯“真打”。尽管为了真实效果,张瑜一再要求他下手可以更重一点,但他还是坚持跟导演商量,能否借位拍摄。他的理由是,拍戏最讲究“以假乱真”,既然借位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,为什么一定要“真打”呢?最终,在他的坚持下,导演只好接受了他的建议。他的这种做法,不仅体现了他对演员的尊重,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人的善良和正直。
而在电影《茉莉花开》剧组,黄达亮却甘愿为了艺术牺牲自己。在剧中,他有一场戏要挨章子怡十几记耳光。为了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,他没有丝毫怨言,任由章子怡真打。每一次耳光落下,他的脸上都会留下红红的印记,但他依然坚持着,认真地完成每一个镜头。他的敬业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,让剧组的工作人员都为之钦佩。
黄达亮的一生,是为艺术奉献的一生,也是充满爱与责任的一生。他用自己的演技,为观众们带来了无数精彩的角色;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,赢得了身边人的尊重和喜爱。他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12年,但他的作品和精神,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。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,在影视的天空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。
在如今这个娱乐圈纷繁复杂的时代,黄达亮的故事显得尤为珍贵。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演员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