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航发,打破60年垄断,背后艰辛历程首次披露
有时候真觉得,最难的不是往前冲,而是被人从背后釜底抽薪。
时间拉回到2018年。
一群顶尖的中国科学家,正埋头搞一个天大的项目。搞到一半,突然接到一个电话,电话那头是合作多年的国际巨头,话说得很客气,意思却很冰冷:东西不卖了。
那是一种什么感觉?
就像你憋着一口气,马上就要冲过终点线,裁判却突然跑过来说,比赛取消。
整个项目,瞬间停摆。
所有人都懵了。那种被人扼住喉咙的感觉,太真实了。
这背后,是一场我们输不起的战争。
我们国家什么都能造,但有一样东西,一直是心里的痛。
航空发动机。
飞机的“心脏”。
我们能造自己的大飞机C919,壳子、翅膀、椅子都是自己的,但最关键的那颗“心脏”,长期得靠进口。这就好比你建了一座最豪华的房子,水电总闸却在别人手里。
人家随时能给你拉了。
这病,我们叫它“心脏病”。
病根在哪儿?就在发动机里一片小小的叶片上,涡轮叶片。
这玩意儿的工作环境有多恐怖?你想象一下,在一个比炼钢炉还热几百度的地方,以超音速旋转,承受着几十吨的离心力。难度大概相当于,在一场17级台风里,点燃一根火柴,还得让它一直烧下去。
这片小小的叶片,就是西方国家的技术壁垒,一堵墙,挡了我们整整六十年。
谁掌握了它,谁就掌握了天空的话语权。
所以,国家下定决心,必须干成。一个叫“两机专项”的计划启动了,这是国家级的项目,不计成本,只有一个目标:造出我们自己的飞机心脏。
这场硬仗,退无可退。
故事得从2013年说起。
那一年,李卫国教授带着他的团队,一头扎进了这个“无人区”。
这是一条用钱和失败铺就的路。
一次试验,一个样品,巴掌大小,价值几十万。放进高温炉里,温度计的数字一路狂飙到1550℃。
所有人都盯着屏幕,心提到了嗓子眼。
三分钟。
仅仅三分钟,屏幕上的曲线断崖式下跌。炉门打开,那个寄托了无数希望的样品,已经碎成了一堆渣。
几十万,三分钟,没了。
空气里安静得可怕,只剩下仪器的蜂鸣声和大家沉重的呼吸声。
这种失败,他们经历了整整37次。
每一次,都是一次凌迟。钱没了可以再挣,但那种希望燃起又被瞬间浇灭的感觉,太磨人了。
更致命的打击,就是2018年那次釜底抽薪。
外商的“断供”,让整个项目停滞了将近一年。那是黎明前最深的夜,团队里很多人都动摇了,觉得这事儿可能真干不成了。
受制于人的滋味,真的不好受。
但中国人骨子里就有一种不信邪的劲儿。
你不是不卖吗?
行。
我们自己造!
在第38次试验的时候,奇迹发生了。
一种全新的材料,被他们从无数次的失败灰烬中“炼”了出来。它有了一个新名字,叫`Zelramic-iBN`。
当看到它在1850℃的极限高温下依然稳如泰山时,实验室里,一群四十多岁的男人,哭了。
这次,我们不一样了。
不是勉强追上,而是直接“超车”。
怎么个超车法?不说复杂的,就看数据。
美国人最牛的同类材料,叫`Hi-Nicalon S`,在1600℃的高温下,性能就只剩下60%了,基本上快扛不住了。
我们的新材料呢?
在1850℃,比他们的极限温度还高250℃,性能还能保持在85%以上。
这是一个什么概念?
就是人家在百米冲刺,我们直接骑上摩托车了。
更狠的是,我们还找到了一个“原位改性”的独门绝技,不仅性能碾压,还把制造成本一下子打下来40%。
这套组合拳打出去,对手是真的会感到害怕的。
因为我们不仅比你强,还比你便宜。
这个消息一出来,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。
最直接的影响,就是我们自己的大飞机。
C919苦等多年的那颗“中国心”——长江1000A发动机,最硬的骨头,被啃下来了。我们终于可以给自己的飞机,装上自己造的、性能世界顶尖的发动机。
还有更远的未来,我们规划中的宽体客机C929,最大的拦路虎也被清掉了。
以前,都是我们提着箱子,满世界去求人,看人脸色。
现在呢?
欧洲的空客,美国的GE,这些过去我们眼里的“老师”,开始主动找上门,希望能对我们的新技术进行“技术评估”。
说白了,就是想来取经了。
这种身份的转变,比赚多少钱都让人提气。
我们建成了全球第三条这种顶级涂层的生产线。牌桌上的玩家,变了。
而且,这项技术的影响,绝不只在天上。
光伏、核能……很多我们想都不敢想的领域,都会因为这个新材料的出现,迎来一场技术上的大变革。
有时候你会觉得,这一切来得太快,像个奇迹。
但其实,哪有什么横空出世。
时间再往前倒几十年,中国有个被称为“高温合金之父”的老人,叫师昌绪。
上世纪60年代,条件比现在苦上一万倍,连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。师昌绪就带着一群人,用算盘和手摇计算机,愣是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代铸造空心涡轮叶片。
正是他当年种下的那颗种子,才有了今天的参天大树。
师老先生说过一句话:“一代材料,一代发动机”。
这句话,成了中国几代航空材料人刻在骨子里的信念。
从师昌绪,到今天的李卫国、李振声,这是一场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接力跑。
一代人接着一代人,默默地啃着最硬的骨头,坐着最冷的板凳。
他们把自己的青春、汗水甚至生命,都熔铸进了那熊熊燃烧的炉火里。
这世上从没有什么横空出世的奇迹,有的只是几代人矢志不渝的坚持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