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式主义的节假日值班加班,基层干部的这样的工作意义何在
自从我们镇新一届班子上来之后,感觉很多东西和之前都不一样了,不知道是我们这里的问题,还是说整个基层都在变,
去年年底开始,我们这里的工作形式、工作内容发生了“大变革”:要求每个人每天开始上交工作总结,要细化到当天去哪里了、做了什么事、见了什么人;
开始对考勤进行了改革,新制定了更加严格的考勤制度,正常的加班调休成为了“看脸色看心情”的交易;
开始了一系列无限的加班,一拥而上的加班;
开展了各种的督查问责;
开始了查根问底,要求每个干部每周不少于3天下乡,还会不定期地被抽查,如果你没回答出你包的村有多少人员、多少低保、禁毒情况、多少个留守儿童、多少个老人、殡改情况、污水治理情况、多少个党员、多少个村长、村长的名字是什么,村长家多少人,社会关系如何,村长的儿女工作情况、社会关系.....,众多毫无意义的问题,如果你搭不上,就只能挨批。
我想说,了解包村的基本情况那是必须的,但是了解人家的家庭背景、社会关系、工作情况,意欲何为?意义何在?
我自己家族的情况我都不了解,还要去了解别人家族?
而且,各种汇报、会议群拥而上,领导们喜欢将时间安排在晚上八点之后或者周六日,加班开会前期还得加班准备会务。
然后就是各种无意义的加班:加班下乡宣传禁烟禁炮、加班防火、加班防洪防涝、加班催收合作医疗、加班创文创卫、加班维稳.....比如说因为这个月正在召开的重要会议,这个月1号到今天为止,我还没有休息过一天,一直在上班,连晚上都要求到村中值班到10点,全镇干部被取消休假。
意义何在?
大家可能会说,加班有加班费啊。呵呵哒,想多了,从来没听说这个这东西。制度肯定是加班可以调休,但是当你去申请调休的时候,左右刁难,问这问难,要给合理的理由,还要看领导心情。
加班的时候可一个理由都不用啊。
半月谈曾有文章《基层减负,要突破“八大定式”》指出,节假日值班已然成为基层干部的“受苦日”。对此,我深以为然,且对这种值班值守的形式主义充满了不满。尤其是那些在节假日过度要求值班的规定,简直是与国家赋予我们的节假日休息权背道而驰。
我不禁要问:值班的意图究竟是什么?
每逢节假日,每天安排了几十号人值班,全镇人员每个人在任何一个节假日都必定被安排一次,假期安排那么多人回单位游荡的目的和意义何在?
是形式主义,还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“官僚主义”?
还有像现在那种每逢重要会议,一加一整月的加班值班,一拥而上的加班,这种形式真的能防得住想防的事和人吗?实实在在的群众基础,是做实事办实事搭建起来的。
作为基层的牛马,我们从不敢奢望像某些单位,可以提前下班去饭堂吃饭,但是我们也是一个普通人,也有自己的家庭,也需要有足够的休息。
《劳动法》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休息权利,但在基层,这一权利却常常被忽视,毕竟体制内的人不归劳动法管。
这种一拥而上无意义的集体加班值班,说白了就是形式主义,是上级部门在推卸责任,是为了满足某些人官僚主义。真的希望基层可以来一轮大变革,切切实实做些实事,不要再继续消耗年轻一辈服务群众的热情。
“删繁就简三秋树,领异标新二月花。”提了多年的基层减负,实际上效果并不大,是时候真正整治这形式主义,为基层减负了。让基层干部能够在节假日真正地休息放松,养精蓄锐,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日常工作中,保障基层干部基本的休息权利,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做点实事。
基层干部也是人,不是永不停歇的机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