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昂体育
在高铁上能不能吃泡面?
新闻动态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新闻动态 >

在高铁上能不能吃泡面?

经视直播官方微博近日发布消息称,12306回应高铁不要食用方便面提醒引发热议。记者查询12306官网发现,旅客出行指南明确提示:“由于列车车厢属于封闭空间,为确保旅途环境,请勿食用榴莲、方便面等气味浓重的食品。”对此,12306客服回应称,普通方便面可携带上车,但建议乘客尽量选择味道较小的食物;若他人食用浓重气味食品造成影响,可联系工作人员协调。

争议焦点:个人便利与公共体验的冲突

• 支持派观点:泡面是长途出行的高性价比选择,尤其对赶时间或预算有限的乘客而言,禁食泡面等于剥夺“饮食自由”。部分网友直言:“高铁盒饭价格偏高、口味单一,15元低价套餐常售罄,泡面是无奈之选”。

• 反对派声音:封闭车厢内泡面气味扩散快,易引发他人不适。有乘客吐槽:“一闻到泡面味就头晕,尤其在空调循环系统下,气味滞留长达半小时”。

规则本质:倡议而非禁令,弹性空间引质疑

12306的回应实际存在“灰色地带”:

• 允许携带但限制食用场景:不含加热包的泡面可上车,但食用时需考虑他人感受;

• 气味标准模糊:何为“味道小”?螺蛳粉、臭豆腐等是否纳入限制?官方未明确界定;

• 执行依赖自觉:乘务员仅能劝导,无强制处罚权。

破局关键:服务升级比“禁食”更有效

舆论认为,单纯限制泡面无法根治矛盾,优化服务细节才是核心:

1. 平价餐食保障:参考北京高铁此前推出的9.8元饭团、18.8元臊子面等实惠套餐,扩大低价餐比例并公开配比,避免“低价盒饭秒光”;

2. 特色订餐普及:推广沿途扫码点餐功能,引入地方特色小吃(如西安肉夹馍、武汉热干面),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;

3. 设立气味隔离区:在餐车或车厢连接处增设通风强化区,供乘客食用气味食物。

延伸思考:公共礼仪的“中国式考题”

这场争议本质是公共空间权利平衡的缩影。类似地铁外放、图书馆喧哗等场景,核心矛盾皆源于“个体自由”与“集体舒适”的博弈。12306以倡议代替禁令,实则呼吁乘客换位思考——在密闭空间中,一份泡面的“自由”,或许应以不侵扰他人为前提。

高铁泡面之争,表面是气味偏好分歧,深层是公共服务精细化的需求。当多元餐食选择触手可及、平价套餐供应无忧,“吃或不吃”的争议自会消解。而在此之前,每位乘客的自觉与体谅,才是旅途和谐的真正答案。

以上信息综合自网络爆料,具体规则以铁路部门发布为准。出行政策或存在调整可能,理性看待相关信息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