艇体设计成关键!中国核潜艇“最大短板”声呐系统如何升级换代?
中国海军水面力量发展迅猛,外界看得到“一日千里”的变化。对比之下,水下核潜艇舰队的技术性能,外界常认为相对落伍。这种看法并非毫无根据,有人甚至直言,中国核潜艇技术在“五常”中排在末尾。
这样的说法听起来夸张,毕竟中国核潜艇在某些方面仍能超越法国。但和水面舰艇的进步速度相比,中国核潜艇舰队的技术表现确实不够突出。笔者认为,主要差距体现在船载电子设备上。
特别是声呐系统和作战指挥系统,它们确实落后。要改变这个局面,光靠局部修补不够。必须从潜艇的艇体结构和整体设计思路上进行根本性调整。
声呐,艇首的难题
先看声呐系统。目前中国的核潜艇声呐技术,大概落后美国约四十年。以最新的093B型核潜艇为例,从外观和哈工大的结构图上看,它拥有艇首球形声呐、侧向声呐和拖曳线阵列声呐。
这些配置看上去很齐全,似乎实现了全面的探测覆盖。但是,为什么说它落伍?我们又怎么从外观就能看出来?道理很简单。它的外形设计,依然是上一代产品的模式。
艇首球形声呐的布局就是关键。093A和093B型核潜艇,艇首上半部分都设置了鱼雷发射管。这直接限制了艇首声呐球的安装空间。
声呐球只能放在艇首圆柱体的下半部,其体积和孔径因此大大受限。即便后续软件和后端设备再怎么改进,前面狭小的空间,也放不下真正先进的大型声呐设备。
美国潜艇的做法完全不同。他们把鱼雷发射管移到了艇体前部的两侧位置。这样一来,艇首就空出了巨大的空间,专门用来安装声呐设备。
从洛杉矶级核潜艇开始,美国核潜艇的艇首部位,就是专用的声呐舱。这为安装大型先进声呐提供了物理基础。
美潜艇的探测利器
例如,美国海军最新型的“海狼”级和“弗吉尼亚”级攻击核潜艇,艇首都布置了巨大的马蹄形共形阵被动声呐。同时,艇首下半部还安装了球形主动声呐阵列。
以弗吉尼亚级为例,它采用的TR-353A型主动阵列,搭配DT-574B型被动阵列,加上艇首高频下颚阵列,这种组合在阵列功率上远超093B。
它们的孔径更大,覆盖角度也更广,明显强于093B艇首下半部那小型老式球形声呐。弗吉尼亚级还实现了声呐主被动探测分离,探测效率大幅提升。
即使是早期的弗吉尼亚级BLOCK1-2批次核潜艇,虽然没有使用主被动分离和共形阵列声呐,但也装备了AN/BQQ-10型大孔径球形声呐。
这款声呐体积巨大,直径超过六米,重量超过一百吨。它的直径甚至比093型核潜艇艇内的空间宽度还要大。它占据了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整个首部空间。
其探测功率和作用距离,也不是093B型核潜艇艇首的小型球形声呐可以相比的。这些对比清晰显示了技术上的差距。
侧阵列的深远变革
再看大型化的侧阵列声呐设备。美国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发“海狼”级核潜艇时,就已经应用了大型宽孔径侧阵列声呐,简称WAA系统。
这个系统与传统侧向声呐的区别,就像战斗机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普通PD雷达的差距。战斗机的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拥有大量T/R信号收发组件。
每个组件都能单独发送和接受雷达信号,都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雷达。成百上千个这样的T/R组件,就组成了战斗机的有源相控阵雷达。
AESA雷达因此功率更大、耗能更高、探测距离和精度也更高。这是其基本原理。
类似的,美国、英国、法国等国家已经使用的潜艇侧阵列宽孔径声呐,也是由一个个小型水听器组成大型阵列。每个小水听器都用特殊线圈缠绕水听筒。
筒内有激光波束穿过,用于感知微小的水下噪音。整个阵列就组成了一个相当于成百上千个侧向声呐的大型基阵。
依然以“弗吉尼亚”级核潜艇为例。它使用的轻量化宽孔径侧声呐阵列,总共有六个阵列组。潜艇的每一侧有三个阵列组。
每个大阵列组内有八个声学模块。每个模块内有五十六个光纤水听器单元。相当于,“弗吉尼亚”级核潜艇在每个侧面,都拥有多达1344个侧向声呐的探测能力。
而我们最新的093B核潜艇,依然使用传统的侧向声呐。每一侧也是三段声呐,但相当于仅有三部侧向声呐。它的探测精度、功率等,都大大落后。
拖曳线的单线与双线
此外,美国、英国等国家,在拖曳线阵列声呐上,早已经开始采用双线式设计。它们分为粗线和细线两组。
中国的093A和093B核潜艇,虽然已经开始使用拖曳线阵列声呐,但仅有一组拖曳线。这与欧美核潜艇相比,还有一定的差距。
总体来看,仅从声呐技术性能上说,中国的核潜艇声呐相当于欧美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的水平。这已经落后了四十年。
平台,变革的钥匙
那么,我们应该如何弥补声呐上的差距呢?值得高兴的是,中国也已经开始了相关技术的开发。并且,中国半导体和电子技术近年来飞速发展,有深厚的工业链条基础。
这些差距看上去巨大,但是追赶起来其实也用不了多久。不过,前提是必须首先改变艇体平台。也就是说,要换装全新的大型艇首声呐阵列和侧阵列声呐等技术。
这些技术无法在现有的核潜艇上实现。必须要等到全新一代的核潜艇平台出现才行。
原因在于,目前的093系列核潜艇,无论怎么改进,其艇体的基本构型都无法改变了。特别是艇首的鱼雷舱是挪不走的。
而且,艇内的电缆线路和铺设结构也都很难改变。所以,要在现在的093系列核潜艇上安装占据整个艇首面积的马蹄形共形阵列声呐、主动式艇首球形声呐等,基本上是不可能的。
093核潜艇不是分段式模块化设计。它没有办法拆除整个艇首部分更换其功能舱段。至于侧阵列声呐,更是需要占据大量的艇体外壳部分。
它还需要改变潜艇双壳体的基本设计,将其改为单壳体。这在现有平台上几乎不可能完成。
结语
如此一来,在093系列核潜艇上进行大规模技术更新,投入可能不如直接研发全新的核潜艇平台。这里可以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,判断我们下一代核潜艇是否使用了先进声呐技术。
先看它是不是依然属于艇首鱼雷舱设计。如果是,那就还是没有大型艇首声呐基阵。如果不是艇首鱼雷舱,那就说明艇首已经有了大型声呐阵列,有了提升。
另外,还可以从艇体侧面的声呐覆盖面积,来判断有无使用侧阵列声呐。如果还是过去的细条形声呐,那就还是传统的侧向声呐。
如果改为了宽度较大的阵列式声呐,那就必然是侧声呐阵列了。所以这些都可以从外观上直接判断出来。下篇文章,我们将分析作战系统上的差距。
中国核潜艇技术,最大短板到底在哪里?今天的分析应该让大家心中有数了。它不仅仅是电子技术的问题,更是深层的平台设计理念问题。